常玉 发表于 2011-12-19 16:19:45

一个学生家长的来信

常玉老师您好:
       我是张XX的妈妈,很冒昧的打扰您。
       首先感谢您一直以来对我们母女的关心和帮助,尤其是在我们最困难和无助的时候,是您让我们结识了助学网站上的老师们,帮助我的女儿顺利地完成初中学业,以优异的成绩升入平邑一中就读于高中部。
       您虽然和我女儿接触的时间不是很多,但以您的睿智足以发现女儿的自尊心是那么的强,记得春天的那一次回访吗?您和回访的老师在赛博中学的大门口等了很长的一段时间,我和女儿才匆匆出来吗?那是因为我看她们班老师正讲着课,所以没有叫她,一直等到下课。您可能也看出了她满脸上的不情愿,我清楚的记得您说:XX又长高了,没什么事,给你拍个照,要不然你李老师(资助人)看不到你的照片该会怎么想?我真的非常感谢您,您的洞察力是那么的强,是那么的理解孩子的心。
       知道您很忙,这次回访女儿说没有见到您。学校是通过喇叭把他们召集起来的,她们填了表,并且合了影,其中一个回访的老师问了一同学一些问题,这一同学哭得是泣不成声,女儿说弄的她填表都找不到词了,本想赶紧填完表好回去上课,结果不让走,一直待了两节课,都填完,合过影才走的。更是回来以后,认识的同学见面就问:“张xx,喇叭喊的是你吗?干嘛了?”我知道女儿的心情一定很糟,但我总希望她每天都快快乐乐,永远平平安安。
       给您打电话,没打通,我就直接给回访的丛老师打了电话,告诉他说:我现在身体已经好多了,也能正常工作了,希望把女儿从受资助名额里除去吧,把这个机会留给那些更需要的人吧 !
       我相信您能理解一个做母亲的心,如果我做的不合适,也请您谅解!
       ……
      祝您及家人健康,快乐!
                                                                                  朱xx草于2011/12/17

常玉 发表于 2011-12-19 16:20:34

在停止资助的同时,还有一些事情需要我们思考……

春天 发表于 2011-12-19 16:39:17

回访的时候到了学校是老师把学生召集到会议室的,怎么通知的当时不清楚,回放过程中来了个摄像的,应该是学校安排的,我们也没问,回访完后学校要求留个影,当时也没多想,今天看了这封信以后,觉得这事是不妥,给孩子心理造成了压力,有考虑不周的地方,还请孩子及孩子家长谅解 ,这是我们以后应该注意的 。

真诚的lucy 发表于 2011-12-19 17:02:10

是的,是我们安排的不细致,给学生造成了心里负担,这样的问题不应该发生。看了以后很沉重。

dashan 发表于 2011-12-19 17:14:23

今后我们的回访真是要注意方式方法,给来孩子带来压力和影响不是我们所愿意见到的,以此为鉴吧

007 发表于 2011-12-19 18:18:52

看完张妈妈写的这封信,我们得好好的想想,在以后走回访过程中怎样才能不给孩子带来任何的压力和影响正常的生活!
其实随着孩子慢慢的长大,自尊心也逐渐的增加,尤其是初中和高中,还有就是回访时不建议去孩子的学校,一是给孩子带来压力(更好的来说就是影响孩子在学校里的正常生活),二是不能很确切的知道家庭最近的情况,还有就是在我们走回访时,能不声张就不声张,我们是来帮助孩的,不是给孩子制造压力的!!!!!
我们也以此为鉴吧,希望不要在出现这种状况!

晨睿 发表于 2011-12-19 21:56:31

我们尽量的不张扬,没成想学校自己就这样搞。

真的很无语。

但是初高中生不会像小学生那样保证每周末都放假,只能到学校回访。

看来如何保证学生的自尊心是个值得考虑的问题。

我回访的学生都在县城,感觉到有的学生并不像想象中的那么窘迫...

烛光一点 发表于 2011-12-20 23:53:54

感谢常玉老师与大家一起分享这封信,我想我们在助学过程中非常有必要考虑的孩子的感受。正如常玉老师说的,有些事情需要思考,我们资助孩子不仅仅是给了孩子钱就行了。更重要的还要教会孩子把自尊变成自强,勇敢的面对这个社会,学会感恩。我们要考虑孩子的感受,我们也要帮助孩子走出心理的阴影。
    感恩孩子让我们看到我们工作的的不足、感恩孩子的妈妈给我们的提醒、感恩常玉老师在这里与大家一起分享,说实话个人感觉孩子的妈妈文才真的很好,很想看到这份信的影印件。
    常玉老师辛苦了,把这封信打出来。这么多的字,辛苦了。

sdsjm 发表于 2011-12-21 08:06:51

对于这个事情早就应该引起重视,但迟迟没有形成制度,不管走访或者回访总是大张旗鼓,浩浩荡荡!孩子虽小都是有自尊的!

简单静心 发表于 2011-12-22 08:37:11

回访主要是想知道孩子家里真实的情况,确认孩子是否需要继续资助。所以我不建议回访去学校。见不到孩子也可以在老师那里了解到孩子真实的学习情况,但是见不到孩子的家,我们却不能保证所有资料的真实性。所以,建议以后回访不要去学校。虽然这样节省人力物力。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一个学生家长的来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