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诚的lucy
发表于 2010-11-2 19:10:56
引用第8楼chengfeng525于2010-11-02 14:04发表的:
我觉得存在一个问题:我们太依赖论坛了。
有很多资助人上网并不是很方便,为了给孩子提供方便,跟踪义工麻烦一下该汇款的时候直接打电话通知一下,都终止两年了才发现,说明我们的工作还是没做好,既然资助人不想资助了,估计也懒得到论坛上说明原因。大家说呢。
是啊,之前有不少这个原因的,随着我们队伍的增加,有更多的一线志愿者增加,这些问题就解决能解决了,但是现在在个别地区,还是县市只有一两个志愿者,所以我们还需要夸大一线志愿者队伍,尽量拉当地老师加入我们的追踪义工。随着通讯的发达,回访和信息反馈应该会好的多了!
钰林
发表于 2010-11-2 20:20:19
大漠
发表于 2010-11-2 20:57:12
明白啦,以后多注意
轻风之翼
发表于 2010-11-2 21:04:41
我看前面有个失落的帖子,有人说到民间组织的弊端。我觉得民间组织本来就是一个松散团体,大家为了一个目标自发的聚集在一起,本身就是非常不牢固的一个群体。再加上信息交流的不对等。例如资助者资助了孩子就想想了解资助孩子的发展情况,但是如果反馈的不及时,可能资助者有可能就遗忘了。所以还是我们的论坛和义工进一步去完善这些。希望我们在大家自发的情况下也变成有组织有纪律的团队。
飞扬
发表于 2010-11-2 21:14:38
再次谢谢您伸出援助之手,祝天下所有的好人:一生平安!
东篱下
发表于 2010-11-2 21:54:46
向lucy致敬
烛光一点
发表于 2010-11-2 22:46:10
LUCY辛苦了
简单静心
发表于 2010-11-3 09:37:16
引用第13楼轻风之翼于2010-11-02 21:04发表的:
我看前面有个失落的帖子,有人说到民间组织的弊端。我觉得民间组织本来就是一个松散团体,大家为了一个目标自发的聚集在一起,本身就是非常不牢固的一个群体。再加上信息交流的不对等。例如资助者资助了孩子就想想了解资助孩子的发展情况,但是如果反馈的不及时,可能资助者有可能就遗忘了。所以还是我们的论坛和义工进一步去完善这些。希望我们在大家自发的情况下也变成有组织有纪律的团队。
您说的这些非常有道理,很多地方是我们自己的工作不到位。随着队伍的壮大,我们正在逐步完善。如果资助人有任何问题或者在非回访时间,想了解孩子的情况,可以随时联系我和群里的新海海参。我的QQ:529924967或手机13001639976。海参的QQ:329299588。大家可以留言。我们会及时落实。
晨睿
发表于 2010-11-3 10:19:42
很简单,无非就是要求资助人:
1.不要带有非常明显功利性的资助——寻求“心里的宁静”的除外,因为这是我们反复讨论过经过公认的资助的目的所在;
2.确定了资助之后,最好能够长期资助,最少以升学作为节点;
3.一切以孩子的感觉出发,最好不要种种原因停止资助;
4.即使要停止资助,请在论坛跟帖说明。
实际上,这几种要求是互相矛盾的。
既然停止资助了,我估计(仅仅是估计)
很多人是资助了之后没有任何动静,没有孩子来信,没有论坛的通知,论坛整天冷清清的,群里整天吹牛、吃喝、忽悠、卖弄别人不知道的所谓学识让人反感,有了这些作为基础,又没有被资助的孩子的任何消息,自然心就淡了,这样的话,我还寄这个钱干什么呢?用没用在孩子身上都不好说,因为什么情况也不知道啊。
还有一些人当初可能热情高涨,一下子认了好几个,还抢来抢去的,汇出第一笔款后就消失了,我作为一个资助人的身份对此非常鄙视,要么别出来楞充大半蒜,要么就老老实实资助一个长期资助,要么就老老实实的聊天忽悠。
所以,我的观点还是以前认为的那样:把现有的整理清楚了,形成一个相对稳固的体系,然后再考虑发展。
我估计大家来都是觉得这边不教条,我之所有来也是觉得这样很好,但是还是觉得太松散了,或者说是太集中了?
不然的话还是靠着个人和少数人的魅力和能力和辛苦而维持下去。
chengfeng525
发表于 2010-11-3 10:30:29
我的观点还是以前认为的那样:把现有的整理清楚了,形成一个相对稳固的体系,然后再考虑发展。
同意这个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