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Re:一个值得研讨的问题!!!!!
引用第31楼阳台上的老虎于2010-08-15 12:21发表的:你是一个有思想的人,最起码是一个认真思考的人,向你表示一下敬意!
希望我们论坛上能多一些认真思考的人,这样我们的论坛、我们的事业会发展更快!
老虎兄抬举了哈。在下才疏学浅,这个论坛胜过俺的人比比皆是。对于用手机其实我本该气愤的,只是有先例在了。我之前资助过的一个得绝症换肾的小姑娘,不仅仅用手机呢,还经常去网吧,为了帮她找工作想给她办个卖报点,她宁可去快餐店累死累活的打工也不去街头买报纸,呵呵,对于90后,我们还需要去理解啊 我们是否可以换位思考下,假如“你”身处困境,心理脆弱,又隔绝了与外界的任何联系,“你”会怎样?是否会有崩溃的感觉?
我们真的需要好好考虑下孩子的实际感受啊。他们渴望与人交流,渴望被关注——不仅仅是经济上的。 九、山东爱心助学捐助对象
山东爱心助学组织捐助对象,主要是家庭贫困的适龄学生,无地域限制,且相关资料经过山东爱心助学组织志愿者实地走访核实清楚。具体包括如下几种情况:
1、已经达到或超过入学年龄,却因家庭贫困未能入学的小学生;
2、因家庭贫困而辍学或即将辍学的学生;
3、父母双亡或者被遗弃的孤儿;
4、身体有残疾的,但生活可以自理,家庭生活困难的学生;
5、生活困难的单亲家庭孩子;
6、父母年龄超过55周岁,失去劳动能力,家庭生活困难的学生;
7、父母年龄55周岁以下,但其中一方体弱多病或身有残疾,丧失劳动能力,家庭生活困难的学生。 引用第28楼老派于2010-08-14 13:14发表的:
这个问题,很矛盾。希望能谨慎谨慎再谨慎的处理!!!
首先,家里有困难,用手机对不对?
1.我们需要落实一下,孩子带手机是否处于和家里必须的联系。如果是,以下可以不看。
2.买手机的钱和话费也能抵相当一部分我们的资助费用。这就涉及到家庭经济条件,如果的确比较贫困,我想手机对于孩子来讲,并不仅仅是个攀比的东西,也是个心灵的安慰,至少不会太自卑吧。
.......
赞成 赞叹 引用第29楼老派于2010-08-14 13:14发表的:
烛光一点大哥 辛苦啦!
过奖,多谢理解,争取尽快把孩子的联系电话给老弟。
"
“我的观念可能不大一样,我不认为孩子在学校里好好学习,考上北大、清华,读硕士,博士,一定是他光辉的未来,实际上,这牵涉到2个问题:1、孩子的家庭能否继续供养孩子读大学,大多家庭是没有能力供养的,继续供养孩子对家庭是个灾难2、是否大学、本、硕、博出来一定有光辉的未来,这也未必。看看45岁的农民工硕士因为找不到工作而继续回去做农民工就明白了。我认为大多父母的观念可能是错误的,即一定要节衣缩食把孩子培养出来,不惜卖血、卖肾让孩子上大学,这是本末倒置的,甚至很可怕。在我们这个中国,成才的上升通道已经有很多,即使你没有上大学,有很多可以学习的途径和方法,一样能够让孩子成才。而不必让家长费尽了所有心血和财力,去为孩子做这一项庞大的投资。
我认为我们鼓励孩子上大学,可能都未必是好的----这样的家庭状况,我们看一看,几个孩子能供的起上大学?即使上完大学,能获得相应的投资回报吗?
我们鼓励孩子好好上进----但这层意思未必是要他一定要成绩优异,上大学,只要他未来能自食其力,好好上进,有自己一碗饭吃,不蒙昧,就很好了。
所以,我讲的中心思想----只要孩子上进,善良,爱学知识,我认为这个孩子就可以,我不求他一定学习成绩好,不求他一定要发奋上大学(我觉得这可能对他父母更多是一场灾难),只要有自己的爱好和一定的理想,谁能以成绩和表现来衡量以后?看看多少世界名人,很多人小的时候不是一样的愚笨,暴躁、甚至古里古怪?你能说这个调皮、成绩不好的孩子一定不能成才,而班上优秀的孩子一定能成才?
教育是什么的?是“育人”,育的不是“成绩”,育的是“人”。刘海洋泼狗熊硫酸,马加爵杀同舍舍友,根本原因,是没“育”成人。我们资助孩子,是育人的,不是育成绩的,更不能以父母之心待之,那是越殂代疱。”
呵呵,很欣赏这位朋友的观点。。。。。
Re:"
引用第37楼鬼女于2010-08-16 12:06发表的 " :“我的观念可能不大一样,我不认为孩子在学校里好好学习,考上北大、清华,读硕士,博士,一定是他光辉的未来,实际上,这牵涉到2个问题:1、孩子的家庭能否继续供养孩子读大学,大多家庭是没有能力供养的,继续供养孩子对家庭是个灾难2、是否大学、本、硕、博出来一定有光辉的未来,这也未必。看看45岁的农民工硕士因为找不到工作而继续回去做农民工就明白了。
我认为大多父母的观念可能是错误的,即一定要节衣缩食把孩子培养出来,不惜卖血、卖肾让孩子上大学,这是本末倒置的,甚至很可怕。在我们这个中国,成才的上升通道已经有很多,即使你没有上大学,有很多可以学习的途径和方法,一样能够让孩子成才。而不必让家长费尽了所有心血和财力,去为孩子做这一项庞大的投资。
我认为我们鼓励孩子上大学,可能都未必是好的----这样的家庭状况,我们看一看,几个孩子能供的起上大学?即使上完大学,能获得相应的投资回报吗?
.......
非常赞同您的看法。只是有些担心将此问题深入探讨下去,会对我们的资质对象和资助目的产生影响。
我很多小学毕业的同学,都比我这个大学出来的混的好。上学绝不是唯一出路。
但是,我们是助学,还是要助人?助人的方式多种多样,助学的方式,我觉得我们现在的方式是最好的。 “呵呵,今天啰嗦的不少,也算是破例了。本以为自己已经比较淡定了,看来还是修行不够啊。惭愧惭愧,若是此贴观点有误,有污君耳目之嫌,纯属个人观点,敬请谅解。”
修行的已经很好了,不用太谦虚啊
继续修行,会成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