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
发表于 2010-8-8 10:07:27
支持,养一个手机的费用开支每月再少也得二十出头。资助款的一半用来养手机的话有点不可思议
常玉
发表于 2010-8-8 14:10:58
引用第3楼苦孩子电脑培训于2010-08-07 23:55发表的:
非常支持;
手机并不是必需品!
支持!
临沂爱涛
发表于 2010-8-8 14:49:54
我觉得: 学校明令禁止学生玩手机的。
那这学生起码是不遵守纪律的。
手机虽不算奢侈品,但我们可以资助或者帮助更需要帮助的学生。
心诺
发表于 2010-8-8 15:30:20
反对。没必要搞这个!
凉茶
发表于 2010-8-8 15:37:59
支持,手机费用虽然不算高,但我们可以资助更需要帮助的学生。
简单静心
发表于 2010-8-8 21:25:48
支持。本身在校期间就不应该使用手机。还是那个话题:我们是助学,不是扶贫!也没有能力扶贫。那么我们确定资助孩子最基本的原则就是:孩子的学业因为贫困无法保证。如果可以用着手机享受资助款那我们的性质就变了,是扶贫不是“助学”!
xiaozhi4u
发表于 2010-8-8 22:13:04
引用第7楼新海海参于2010-08-08 07:33发表的 :
对待孩子使用手机 我们不搞一刀切,及其个别的孩子也确实是事出有因,对待特例孩子 我们可以平和看待,毕竟是信息时代,但是应该说初中高中,一般对手机的需求不是那么迫切,因为我们学校都有电话,老师都有手机,而且学校明令禁止学生玩手机的~~~~~~
我也赞同。
1、不搞一刀切。有特殊情况、确实需要带手机的,另当别论。但手机上网经常玩肯定不可以。
2、如果孩子沉迷于手机,我们可以取消对孩子的资助,但我们不能规定有手机的不能接受我们捐助。因为这会违背了我们之前的原则---不干涉,如果因为接受捐助,形成了对其生活的干涉,就成为接受我们的钱,就要接受我们的约束。
我们不妨将孩子属于非基本需要、却带有手机上课,视作受资助的孩子家庭经济条件转好,不再需要资助的综合考量指标之一。
如果我资助的孩子带着手机,只要不是拿来炫耀和早恋,玩QQ,只用于基本必需通话功能,而且也只是从家里拿来暂用一下,而不是带着去上课。我觉得,我还是能理解的。
顺便提醒一下,农村手机近乎没有月租费,只用来接电话的话,一个月花不了几块钱。
我的观念可能不大一样,我不认为孩子在学校里好好学习,考上北大、清华,读硕士,博士,一定是他光辉的未来,实际上,这牵涉到2个问题:1、孩子的家庭能否继续供养孩子读大学,大多家庭是没有能力供养的,继续供养孩子对家庭是个灾难2、是否大学、本、硕、博出来一定有光辉的未来,这也未必。看看45岁的农民工硕士因为找不到工作而继续回去做农民工就明白了。
我认为大多父母的观念可能是错误的,即一定要节衣缩食把孩子培养出来,不惜卖血、卖肾让孩子上大学,这是本末倒置的,甚至很可怕。在我们这个中国,成才的上升通道已经有很多,即使你没有上大学,有很多可以学习的途径和方法,一样能够让孩子成才。而不必让家长费尽了所有心血和财力,去为孩子做这一项庞大的投资。
我认为我们鼓励孩子上大学,可能都未必是好的----这样的家庭状况,我们看一看,几个孩子能供的起上大学?即使上完大学,能获得相应的投资回报吗?
我们鼓励孩子好好上进----但这层意思未必是要他一定要成绩优异,上大学,只要他未来能自食其力,好好上进,有自己一碗饭吃,不蒙昧,就很好了。
所以,我讲的中心思想----只要孩子上进,善良,爱学知识,我认为这个孩子就可以,我不求他一定学习成绩好,不求他一定要发奋上大学(我觉得这可能对他父母更多是一场灾难),只要有自己的爱好和一定的理想,谁能以成绩和表现来衡量以后?看看多少世界名人,很多人小的时候不是一样的愚笨,暴躁、甚至古里古怪?你能说这个调皮、成绩不好的孩子一定不能成才,而班上优秀的孩子一定能成才?
教育是什么的?是“育人”,育的不是“成绩”,育的是“人”。刘海洋泼狗熊硫酸,马加爵杀同舍舍友,根本原因,是没“育”成人。我们资助孩子,是育人的,不是育成绩的,更不能以父母之心待之,那是越殂代疱。
阳台上的
发表于 2010-8-9 07:50:42
紫藤花开
发表于 2010-8-9 08:05:45
我认为,一切还是以实际情况为准,不能武断地凭我们的感觉来评判。
烛光一点
发表于 2010-8-9 13:54:50
慢慢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