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睿 发表于 2013-5-21 08:24:31

信息不透明、专业人才缺乏——公益事业之忧

来源: 华夏时报    发布者:马广志
转自NGO发展交流网
http://www.ngocn.net/?action-viewnews-itemid-87170
 “如果潘金莲不开窗,如果希特勒被暗杀成功,那么人类历史进程是否会因此而改变?”在4月28日举行的“智石经济论坛”上,国务院参事、友成基金会常务副理事长汤敏说。

  这些不可预料之事,被人们称作“黑天鹅”现象,它们的冲击力、影响力巨大,进而影响历史的进程。汤敏解释说,近些年来,“黑天鹅”在社会经济领域不断地出现,如“9·11”事件、美国次贷危机等都深深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同样,公益慈善也存在着‘黑天鹅’,比如2011年的中国公益界就飞来两只黑天鹅:‘郭美美风波’和‘卢美美风波’。这说明,中国公益慈善事业走向规范、开放的正轨已刻不容缓。”汤敏说。

  发挥民间力量

  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中国红十字会得到了近200亿元的捐款。但随着“郭美美事件”被曝光,红十字会陷入了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捐赠也变得不容乐观。4·20雅安地震后,虽然其第一时间进入灾区开展救援,但截止到当晚也仅收到了14万余元的捐款,而壹基金达到了2240万元。红十字会收获更多的恐怕只是网民的数万个“滚”字。

  “郭美美事件其实是一个必然事件。”汤敏认为,长期以来,我国大部分的社会组织缺乏一种动力,特别是缺乏一种竞争,而这种没有竞争的公办公益机构很容易出问题。

  但这并不是说这些公办基金会没有做好事,汤敏同时表示,过去这些年,它们也做了大量的好事。但是,从事慈善事业,公益机构需要的是大量的草根的、艰苦的、细致的工作,而公办基金会受体制制约,大多缺乏创新,恰恰不具备这种精神。

  “郭美美事件这只‘黑天鹅’飞出来后大家好像觉得公益走到头了,公众没有信任感了。但现在看来,这恰恰是置之死地而后生,恰恰是中国公益事业发展的契机。”那么,后郭美美时代的中国公益应该怎样发展呢?

  “中国公益事业要想获得大发展,还需要发挥民间的力量。”汤敏说。

  在汤敏看来,公益事业的发展,就像要发展市场经济,仅靠国有企业不够,还需要一大批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一样。也就是说,我们在做社会发展、民生工程时,除了有政府机构、公办公益机构之外,同时也需要有一大批民间的社会机构来参与和推动。

  “这就需要深刻的改革,抛弃或者改变原来的那种对待公益机构的方式,让更多民间机构参与进来,在运作上更开放、更透明、更创新。”汤敏认为,最好的方式应该是由政府制定政策,实行服务外包,实际操作由民间公益机构来进行,还原公益慈善的本来面目。

  事实上,从目前的很多政策来看,我们看到了公益事业向好的情况发展的趋势。比如说,国家领导人提出了社会管理创新的概念,这说明党和政府已经认识到社会也需要管理,也需要有不同的组织、不同的方式、不同的模式来做。还有,民政部门也将放开四类社会组织的登记,对组建基金会的各种限制也在逐渐放开。

  郭美美事件后,政府对公办公益机构的管理更规范、更严格。公办基金会会更透明、更公开,防止再出现郭美美这样的“黑天鹅”。同样,民办的公益机构也要规范化,也要加强透明度。“没有这些,公众对慈善机构就没有信心,公益慈善事业就办不下去。总之,公益慈善的健康发展,既不能寄希望于道德层面的感召,也不能由政府一家包办,而应建立一套允许社会参与的开放机制。”汤敏说。

  企业社会投资模式

  “今天的公益事业,应该就处在民营企业20世纪80年代初那样的阶段,才刚刚发展起来。”汤敏认为过去30年是一个财富积累较为集中的时期,是“商业改变中国”的时代,而未来30年是中国公益事业大发展的30年,是“慈善改变中国”的时代。

  因此,汤敏表示,社会的公众舆论应该对行善者有一种更开放、更包容的心态,“应该允许它有一个学习和试验的过程。”同时,要“向前看,在困难中要看到前途,要看到光明”。

  那如何加快公益事业的发展呢?作为友成基金会常务副理事长,汤敏有着切实的体会和感受,“在我看来,中国公益事业当前最缺的不是钱,也不是政策,而是缺乏一批以专业的方式做公益的人,其次是一种全新的做事方式。这也可说是公益行业潜伏的‘黑天鹅’。”汤敏说。

  在汤敏看来,当前社会上存在一种认知误区,即很多人都认为做公益就是志愿者,都是些奉献者、殉道士们。“其实不然。”公益本身就是一个事业,是一个正常的工作,一个能够拿到体面收入的工作。汤敏表示,发达国家一般都有10%的人就业是在公益领域,如果我国10%的就业也在公益慈善领域,那就能容纳3000万人就业。

  “我觉得,我们现在缺的是大批的年轻人,把公益事业当成一个堂堂正正的职业,这些人的收入甚至应该比社会上一般工资高一点,因为从事公益的人才一般要更高端一些。福特基金会的雇员跟国际组织的雇员收入水平是差不多的。否则你就找不到专业人员,做不出专业的事。”汤敏说。

  对于用新的方式来做公益,汤敏有自己的理解,他认为公益事业的发展需要有专业的人去发现很多政府解决不了、企业解决不了问题,但是社会特别需要一些新的方式和方法。“现在做公益最新的理念,就是用做企业的方式来做公益。”汤敏说。

  所谓用企业的方式来做公益,也叫做企业的社会投资,是现在西方理论发展出的一种慈善理念,投资者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某一个社会目标来投资。但是这个投资的项目要自我滚动、自我循环,至少要能够回收成本,而且还要越做越大。“它面临的是介于企业和纯公益——那种慈善性和公益之间的具体市场,而这个市场现在正在非常蓬勃地发展。”汤敏说。

  2002年,汤敏先生和茅于轼先生创办的富平家政学校,就是一种企业社会投资的尝试。几个人总共就投入了几十万元,现在它已经能够自我循环,而且越做越大。目前是北京市第二大保姆公司,成了社会投资非常好也比较有特点的一个案例。数额不大的一笔钱,完全以一家职业学校的模式来做,按一个家政公司的方式来做。

  “其实类似的创意,在我们的社会中有很多,企业家、社会工作者也都在不断地探索。之所以没有把它上升到理论的高度,没有把它叫做社会投资,没有进行大规模地推广,只能说明我们的认识还不够。”汤敏说。

dashan 发表于 2013-5-22 07:41:17

沙发,坐着慢慢看!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信息不透明、专业人才缺乏——公益事业之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