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shan 发表于 2011-9-22 12:19:03

再苦再难也让孩子把书念完

引言:9月18日,记者一行4人带着70多位同事的温情,翻山越岭累计驱车11小时,来到长白山深处王增光家扶贫。当晚,记者睡在王家土炕上辗转反侧,无尽感触和忧思“诉”于微博,现把微博和补记整理如下:

    微博:中秋节,孩子从学校来电说要考研。儿子有志向,老王很欣慰,但夫妻俩愁得睡不着觉。考不上愁,考上也愁。不过老王夫妻还是说:“再苦再难,也让孩子把书念完!”

    补记:王增光家在长白县新房子镇虎洞沟村,小村窝在长白山的褶皱里,九山半水半分田。20多年残破的泥瓦房,诉说着生活的窘境。记者把米、面、油搬进王增光屋里,一家人欲语凝噎。

    去年,吉林开展基层党组织服务民生帮扶千户困难群众活动,他家是新华社吉林分社帮扶对象。虽千里之遥,一年间,分社3次派人扶贫。

    微博:因病、因学、因意外是农村贫困的三大原因。王家儿子上大学,老人身体有病,即使一年收入1万多元也是杯水车薪,是我国农村贫困家庭的缩影。王家主要靠种黄烟、玉米和大豆,大嫂偶尔在村里打零工,每天挣80元。孩子上学需要钱,他们曾想外出打工,但老人身体多病,不敢远行。

    补记:67岁的父亲高血压,刚得了脑血栓;68岁的母亲肝、胃都有毛病;今年43岁的妻子马志菊得了缺血性心脏病。前年,儿子以优异成绩考入北京理工大学,成了全村人的骄傲,但也使老王家愁上心头。42岁的王增光说:“好的年头能有1.5万元的收入,这些钱光供孩子上学都不够,不得不到处拉‘饥荒’。”

    微博:老王大嫂是个心中有数的人,黝黑的面孔掩饰不了她的智慧。说话慢声慢调,但思维敏捷,和同事聊天时几次哽咽,动情处流出了眼泪。补记:马志菊说,去年春节孩子回家,她说要给儿子煮袋方便面。她的儿子却说:“妈,你别煮了,我在学校天天都吃方便面,现在看着就恶心……”

    “方便面最便宜,孩子知道家里穷,舍不得买好吃的,儿子从小身体就不好,时常感冒……给孩子带来了生命,却不能给他带来幸福,我常暗暗恨自己。”马志菊深深地埋下头,泪水无声地从她眼中滑落……

    微博:老王淳朴得令我敬重。一是他勒紧裤腰带供儿子读大学,他说自己初中没毕业,后悔没文化,所以无论如何也不能让孩子像自己一样;二是有困难自己想办法,虽然自己背“饥荒”,但孩子上学既没申请困难补助,也没申请助学贷款。

    微博:老王家遇到困难不少,问他有什么需要镇里和村里解决的,他却说村里有村里的难处,镇里有镇里的难处。

    补记:前些天,马志菊找了一个帮人割树条的活,她说:“树条很粗,割起来很吃力,割一段就浑身无力冒虚汗,有时不得不靠吃药挺着。”一次用劲儿过猛,刀走偏了,一下砍在了腿上,血流了下来……她瘸了好些天。

    微博:从老王夫妻身上,看到了我们当年父母的影子。感谢老王一家,让我们如此感动,泪水打湿了枕头。

    补记:当晚,记者住在了王家土炕上,夜空星光满天,如何帮他家走出困境的讨论仍在继续,有爱无眠……

    微博:简单输血扶贫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必须想尽办法发家致富……凌晨两点就被如雷的鼾声唤醒,四位同事挤在老王家的一铺炕上。老王家的困境如何才能彻底解决?我们想了很多主意:养木耳、养黄牛、养鸭、收山货等……

    补记:虎洞沟村人均纯收入2200元,近700人中有340多贫困人口。幸运的是,吉林省委今年开展了“三帮扶”(帮扶困难群众、帮扶困难党员、帮扶薄弱基层党组织)活动,新房子镇针对虎洞沟村制定了详细的扶贫规划,在修好村路的基础上,扶持养牛、养鸭等项目。

    微博:老王的期盼很单纯,希望儿子学有所成,希望找到增收路子,希望给父母办成低保。(19日)早晨当地镇党委书记来到他家,听我们谈起他父母的情况后,立刻让老王父母着手申报低保,我们和老王都很高兴。如果办成的话也算我们尽到了一份力。

紫藤花开 发表于 2011-9-22 15:07:56

可敬的父亲、母亲!

平凡人生 发表于 2011-9-22 17:52:26

可敬的父母,善良的孩子。

春天 发表于 2011-9-23 07:31:17

引用第2楼平凡人生于2011-09-22 17:52发表的 :
可敬的父母,善良的孩子。

爱在飞扬 发表于 2011-9-23 09:32:53

这只是中国贫困的一个缩影,还有许多比他们还要贫穷的家庭或者孩子在无奈的挣扎着,所以我们大家尽可能的能多做一点是一点吧!

羽龙 发表于 2011-9-27 10:18:12

看完想起了父亲的一句话:你想读多久,就读多久,我还能干! 如今,已天隔一方,没机会尽孝,真是惭愧悔恨啊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再苦再难也让孩子把书念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