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概念与孩子健康成长。。。。之五
5,自我概念1)社会化的目标,是引导人们形成符合于社会需要的稳定的行为定向系统。
人们的行为导向机制有两个基本方面,一方面是依赖于外部社会力量的引导,如,学校,老师,电视媒体,社会舆论等,另一方面则是个人相对于独立于外在环境的自我引导。而人们自我引导能力的形成,正是通过自我概念的发展来实现的。
自我概念的解释有很多,我个人比较倾向于罗杰斯的解释:即是,个人现象场中与个人自身有关的内容,是个人自我知觉的组织系统和看待自身的方式。对于一个人的个性与行为具有重要意义的是自我概念,而不是真实自我。。。。。。自我概念控制并综合着对于环境知觉的意义,而且高度决定着个人对于环境的反应。。。如,面对同样的考试环境,有的人焦虑有的人自得有的人满不在乎有的人信心满载,这决定于个人在潜意识中看待自己的方式对于自己的知觉,以及在过去的经验里别人对自己的看法综合在自己的潜意识里的结果的反应。。。。。。
由此可以得出一点对我们有用的结论:对孩子正面的鼓励,可以强加孩子的积极的自我概念的形成。。。
2)自我概念功能
它有三重心理作用:保持内在一定性、决定个人对经验怎样解释、决定人们有期望。。。。
个人怎样解释自己,是其内在一致性的关键部分,因此,个人需要按照保持自我看法一致性的方式行动。如,当人们认为自己有爱心,但情境使人们遭遇可能被怀疑为没有爱心的时候,人们会努力作出显示自己的确有爱心。。。向自己证明自己有爱心的倾向具有一致性。。。在现实生活当中,还有其他大量的心理学这方面的研究都证实,个人需要保持自我的一致性。。。
自我概念积极的学生,成就动机与学习投入及成绩也明显优于自我概念消极的学生。有关品德不良的学生研究证明,学生有关自己声名与品德的自我概念直接与其行为的自律特征有关。当学生认为自己声名不佳,被别人认为品德不良时,他们也就放松对行为的约束。很显然,通过这一机制,自我概念实际上起着引导个人行为的作用。在这个意义上,在儿童与青少年的发展过程中,引导他们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作为资助人,如果能够获得孩子的信任,那么,助其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就是很容易的事情。通常来说,孩子对很在意的人的语言是很上心的。
爱,可以打破人们的心灵隔核。。。。
还是那句话,当我们有一天面临一个所有人都认为的一个差生的时候,我们不要放弃希望。。。。。
爱,请用心。。。。。
(续。。。。) 拜读学习中 鬼女??? 才女。
冒昧的问一句,是从事什么工作的?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