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访贫困家庭的反思:贫困根源于什么?
上个周六,我们来自于山东爱心助学论坛的一部分在济南的资助人,在爱心小费的组织下,对长清万德神光希望小学(官庄)的六个贫困家庭的孩子进行了走访,一路上的所见所闻,引发了我深深的思考。当天共走访了6个孩子,上午8点半出发,下午四点返回济南。在一个村走访了4人,另一个村走访了2人,所以,总共拜访了6个极度贫困家庭。这些家庭,都是要核实资料,准备发到论坛上征求资助人的。我们在神光希望小学的校长带领下,来到了学生家里,和家长交谈,采集回家庭的基本信息,并赠送孩子台历、书籍、学习用品等,与孩子简短沟通并对其激励后,告知其资助流程并约定账号办理事宜。
首先,走访的6个孩子中,对于他们各自的家境来说,居住的房屋破旧、残破不堪是在意料之中的,所以,当我们来到了一个稍好的家庭时,其朱红的铁门都甚至引起了我们的一度怀疑(后询问清楚是孩子父亲工伤,近年才失去劳动能力的)。6个家庭有两三个家庭,是完全没有门的,要么是凭空的一个房屋,要么是依山而建,仅象征性的垒了一道石墙,空荡荡的一个入口--这也证明了家里确实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连院门
都省略了。他们的屋里,有一台彩色电视的就是最好的家用电器了。不要说彩电,大多就连一张干净的新桌子都没有,好几家摆放的是2张的光滑的太师椅,中间一张破桌子待客。从屋里来说,的确是贫穷,几乎是我记忆中20多年前我农村老家的翻版。但是,历史毕竟过去了20多年,看到这些家庭停留在20多年前的农村生活水平上,我确实很想问问政府我们的农村补贴资金都弄到哪里去了,给什么人花了。
现在,手机已经极其便宜,最低端的手机,只要交200元话费就可以免费送手机。但是,这些家庭竟然极少有手机的,更没有固定电话,除了手机的购买费用,可能连手机的月租费用对他们都是不小的费用。
其次,从走访的情况来看,家庭破碎、单亲家庭及遇灾成了这些家庭成为极为贫困群体的根源。只有一个家庭是父母都在身边的,有些是母亲不在(跑了或去世了),有些是父母离异,所以单亲,成为继贫困之后这些孩子必须要面临的第二个心理痛苦。单亲的家庭不幸福、单亲的孩子缺少关爱,容易留下心理阴影,这是这些贫困孩子们成长中很容易遇到的另一个成长障碍。如何激励孩子在单亲家庭成长,这也是一个志愿者课题。
再次,从走访的孩子来看,这些孩子无疑在贫困、单亲之外,还面临第三个问题,这个问题就是他们缺乏沟通与恰当的家庭关怀。有几个家庭要么是老人照顾孩子,要么是父母文化低,在我们与孩子交流,孩子忸怩不安的时候,往往大声呵斥孩子---这说明这也是他们一贯的教育方式。孩子缺乏有教育基础的父母的交流,也缺乏与同龄的人沟通,在一种无法沟通的环境里,孤独的生长着----这对于活泼烂漫的孩子无疑是一件很残忍的事。
如上,贫困带来的生活匮乏及自卑、缺乏完整的家庭氛围、缺乏恰当的教育培养和沟通,这是这次走访农村贫困孩子给我带来的认识和反思。
我认为,在下一步助学志愿者的援助中,不仅要关注资金助学、也要同步关注精神助学。我们应该思考,如何以恰当的方式,给与这些最基层的极贫困家庭的孩子,一些精神关怀的温暖,和一些成长的激励教育。
或许,我们资助的孩子,最终并不一定能成为很出众的人,然而能够获得自己生命的正确方向,记得在贫困、孤独、自卑的生长过程中,有一些好心人关怀他们,教育他们一定要做个力争上游的好人,尽力努力,跳出目前的困境,找份工作,补贴家里,孝敬父母,过上相对幸福自给自足的生活。这些,都已经足够、足够。
我想,我资助的孩子,不一定非要成才,只要他好好的念完小学、初中,明白了生活的知识和道理,不再是茫然无受教育的孩子,我们帮助孩子的目的已经达到。我认为教育是人权,我们是为了他获得最基本的教育权利而帮助他,而不是要他一定要成才、当科学家(当然,实际操作的时候,我们还是尽量鼓励他们成才的)。
自从爷爷和姥姥这一代的长辈过世后,我已经好几年没有回农村的老家,以前即使回去也很少与村里的人交流,说起来,其实我已经很多年都不了解农村的生活,这次走访农村极贫困家庭,给我反思许多---如果得不到帮助,得不到教育或成长指导,或许这一代孩子还是摆脱不了贫困的宿命,这是由相对封闭的农村生活决定的。
这次来之前批了一些学习文具带给孩子们,每个孩子都有一个日记本,都由我一个朋友写下来几句激励的话送给孩子们。在现场,我打开日记本,让孩子念给我听,这些激励的话语,希望能够永远铭记在这些孩子们幼小的心田里。握着孩子们的小手,我发现他们的手大多都冻的像个胡萝卜,有些甚至都生了好大的冻疮,要是城里的孩子,父母该有多么心疼啊!可是,这些孩子们若无其事,父母们也对此司空见惯,似乎农村的孩子更能吃苦?可是,如果是农村里相对富裕的家庭,我想父母肯定也很疼孩子,对于这些贫困家庭,父母忙于谋生,已经无法顾及孩子的情况了。
我从心底的爱这些孩子,可是我的力量很小,我希望我身边的朋友,都能力所能及的来帮助这些孩子。每个月只需50元钱,你就可以让一个孩子,安稳的上完小学,接受人人都应接受的小学教育。助学资金直接打到被捐助人的账户上,无需任何中间环节,如果看了我的QQ空间,您想了解详细情况,请访问http://www.sdxzl.org.cn/Default.Asp 山东爱心助学论坛。在待资助的孩子版块有待资助孩子的照片,大多学习成绩良好,我相信,看了之后您一定会喜欢这些孩子的。
Re:走访贫困家庭的反思:贫困根源于什么?
呵呵,顺便说一下,这是我的访谈随记,也是我的软文贴(嵌入了网址,可用做宣传论坛,大家可以转发宣传我们)Re:走访贫困家庭的反思:贫困根源于什么?
才子啊Re:走访贫困家庭的反思:贫困根源于什么?
山东地区的贫困状况和中国西部山区的贫困状况不一样。西部地区的贫困是地域上的贫困,多数是山比较多,耕地面积小,气候较差,常年不下雨,当地水资源比较少,农民靠天吃饭。所以这些地方的贫困是整体的,一般一大片都比较贫困。而在山东地区的贫困地域性的贫困较差一些,多数属于天灾人祸造成的,或者是因病致贫的。比如说,单亲,父母失去劳动力,父母离异,车祸等等。Re:走访贫困家庭的反思:贫困根源于什么?
好久没有看到这样的帖子里,只有亲眼去见证真正的贫困才能触及心灵最深刻的感受。是啊,在我们走访中我们看到的贫困背后是什么呢?正如散沙所言不仅要关注资金助学、也要同步关注精神助学。我们应该思考,如何以恰当的方式,给与这些最基层的极贫困家庭的孩子,一些精神关怀的温暖,和一些成长的激励教育。Re:走访贫困家庭的反思:贫困根源于什么?
好贴Re:走访贫困家庭的反思:贫困根源于什么?
顶起来.........................Re:走访贫困家庭的反思:贫困根源于什么?
从这次走访的情况来看,同一村的贫富差距也比较大,但是整体情况,应该还不属于省内最困难地区、应该还有更困难的。不知道是不是在菏泽一带。「该帖子被 xiaozhi4u 在 2010-1-28 10:03:38 编辑过」
Re:走访贫困家庭的反思:贫困根源于什么?
顶一下
页:
[1]
2